各鎮人民政府、街道辦事處,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門、直屬事業機構,高新區、產業園區管委會,職業技術學院,紅堿淖管理局,石峁遺址管理處:
《神木市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試點實施方案》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組織實施。
神木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8月18日
神木市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試點實施方案
為全面掌握我市土壤資源狀況,強化對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工作支撐,按照《國務院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關于印發〈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工作方案〉的通知》(農建發〔2022〕1號)和《陜西省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試點實施方案》(陜三普辦發〔2022〕2號)要求,保障我市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試點工作科學有序開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于耕地保護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的決策部署,遵循土壤普查的全面性、科學性、專業性原則,銜接已有成果,借鑒以往經驗做法,堅持摸清土壤質量與完善土壤類型相結合、土壤性狀普查與土壤利用調查相結合、外業調查觀測與內業測試化驗相結合、土壤表層采樣與重點剖面采集相結合、摸清土壤障礙因素與提出改良培肥措施相結合、政府主導與專業支撐相結合,統一普查工作平臺、統一技術規程、統一工作底圖、統一規劃布設采樣點位、統一篩選測試化驗專業機構、統一過程質控,按照“統一領導、部門協作、分級負責、各方參與”的組織實施方式,全面查清土壤類型及分布規律、土壤資源現狀及變化趨勢,準確掌握土壤質量、性狀和利用狀況等基礎數據,為守住耕地紅線、保護生態環境、優化農業生產布局、推進農業高質量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二、對象與任務
(一)普查對象。普查對象為全市轄區內的耕地、園地、林地、草地等農用地和部分未利用地的土壤(鹽堿地普查)。
(二)普查任務。從陜西省三普外業調查采樣機構名錄篩選專業技術力量較強的科研院校、國有大型企業、有獨立法人資格的事業單位,且主要從事土壤相關行業、專業的教學科研、調查及管理工作的相關單位合作,組建外業調查采樣隊伍。從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檢測實驗室名單中篩選測試化驗專業機構統一進行檢測,保證樣品檢測質量,確保按照時間節點要求,組織完成外業調查采樣、樣品制備與流轉、分析化驗、數據審核匯總、成果形成等任務。我市土壤三普調查采集樣點總數1542個,其中表層樣調查采樣1516個、挖掘采集調查土壤剖面26個,鹽堿地普查調查采樣點位169個,預計形成調查、分析、化驗等數據7萬項次。
三、重點工作
按照《陜西省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試點實施方案》,重點做好外業調查采樣、內業測試化驗、質量控制校核、數據整理分析和成果匯交匯總等工作內容,與省市土壤三普辦共同推進完成。
(一)外業調查采樣。包括任務認領、立地與生產信息調查、表層土壤樣品采集、剖面樣品采樣、土壤類型校核與完善等。
(二)內業測試化驗。主要包括土壤樣品制備、流轉、檢測等工作。質控實驗室負責樣品轉碼、流轉等工作。檢測制樣機構負責樣品風干、粗磨等制備工作。從國家實驗室名錄中確定檢測機構,嚴格按照統一的檢測指標和檢測方法開展檢測工作。
(三)全程質量控制校核。包括外業調查采樣、樣品制備流轉、樣品檢測、數據審核等4個環節質量控制。資料檢查不低于本區域采樣任務的5%、現場檢查不少于5‰。
(四)數據整理分析。包括數據匯總整理和數據分析,主要對基礎地理信息和歷史土壤調查資料、三普調查的土壤立地與利用信息以及檢測的土壤物理、化學、生物性狀等數據開展匯總計算、分析模型構建等。
(五)數據庫建設與土壤制圖。建立我市土壤普查土壤數據庫,包括土壤普查基礎數據、圖件、文字等土壤三普數據庫,并建立土壤退化與障礙數據、耕地質量等級、特色農產品區域、后備耕地資源等數據庫。同時,進行土壤類型制圖、土壤各屬性制圖及土壤其他專題制圖。
(六)成果匯交匯總。開展普查工作數據匯總和土壤質量專題評價報告、土壤類型圖和土壤屬性圖制作以及試點總結報告撰寫。2022年底將試點相關成果報送省土壤三普辦公室。
(七)數據庫開發。根據土壤資源管理需要,在國家土壤三普平臺的基礎上,完善我市土壤三普數據庫,建立標準化、規范化的土壤空間和屬性數據庫。
四、鹽堿地專題調查
我市作為全省鹽堿地專題調查區縣之一,按照本方案相關要求統一組織實施,各部門配合做好相關工作。
(一)范圍劃定和任務確定。鹽堿地普查對象為鹽堿土,即鹽土和堿土以及其他不同程度鹽化和堿化的土壤,其土地利用現狀類型包括但不限于耕地、草地、未利用地。
(二)樣點校核優化與任務下發。組織開展鹽堿地調查樣點校核優化,明確本區域鹽堿地普查任務。
(三)外業調查采樣和內業測試化驗。按照外業調查采樣內容和工作要求,依托國、省土壤普查工作平臺,組織開展野外調查,采集土樣和水樣并完成內業測試化驗,按照土壤普查統一要求進行全程質量控制和數據審核報送。結合實際需要,開展鹽堿地調查技術培訓。
(四)數據分析和成果匯交匯總。負責編制全市鹽堿地調查報告,開展數據分析、數據庫構建、土壤制圖、成果匯交匯總等。鹽堿地調查有關樣品按照相關要求和規定流程納入省級、國家土壤樣品庫進行統一管理。
五、工作要求
(一)前期準備。從陜西省三普外業調查采樣機構名錄篩選外業調查采樣單位,督促協調調查采樣單位配備外業調查采樣的工具和野外裝備,落實數據采集終端、數據存儲、處理和質控設備(7月底前完成)。
(二)調查采樣。組織外業調查采樣機構與省市負責專家對接,依據統一布設樣點,嚴格按照相關技術規范開展實地調查采樣,實時在線填報和上傳調查數據。統一標簽樣式,妥善包裝保存樣品,規范填寫交接登記表,按時交指定檢測單位和存儲單位(8月底前完成)。
耕地調查采樣在上茬作物收獲后、下茬作物整地施肥前開展;果園在果品采摘后至施肥前開展;林、草地區的土壤調查采集應避免雨季。具體調查采樣工作內容包括以下5項:
1.土壤立地條件調查。包括表層樣點和剖面樣點兩種樣點的空間位置、地表利用、成土因素、成土過程等自然景觀和人為影響的背景信息。重點調查土壤野外調查采樣點所在區域的地形地貌、母質、植被、氣候、水文地質等情況。
2.表層土壤采樣。根據統一布設的樣點和調查任務,按照統一的采樣標準,確定具體采樣點位,按照“S”型、棋盤型(15-20個混合樣)或梅花型(5-10個混合樣)等方法采集表層土壤樣品3-5公斤。
3.剖面土壤采集。核查預設樣點外業定位,確認剖面樣點采樣位置,挖掘標準剖面,劃分命名土壤發生層,拍攝土體照片,記載發生層形態學特征,野外判斷土壤類型,采集各發生層土壤樣品和土壤容重樣品、大團聚體樣品,采集制作紙盒標本和整段標本。
4.土壤圖野外校核勾繪。外業調查采樣機構將省土壤三普辦統一提供的土壤圖、土地利用現狀圖、地形圖作為野外土壤圖校核的工作底圖,利用各樣點立地條件信息,記錄和校核土壤圖“圖斑邊界”、“圖斑類型與組合”等基本制圖信息,對第二次土壤普查土壤圖圖斑界線、圖斑類型、圖斑中土壤類型的組合模式,進行核查和勾繪,交由專業制圖力量進行修訂。
5.土壤生物調查。按照《土壤生物調查技術規范(試行)》,采集土壤微生物和線蟲樣品、土壤蚯蚓樣品。采集到的樣品冷鏈保存和運輸,在收集、中轉時應超低溫保存,快速交由指定檢測機構進一步分析。
(三)測試化驗。測試化驗機構按照統一檢測標準、檢測方法,開展樣品測試化驗,實時在線填報測試化驗結果(9月中旬前完成)。
(四)抽查校核。根據工作進展,國家級和省級技術專家組分別按照質控技術規范要求,開展外業調查采樣、內業檢測化驗等核心環節的抽查校核,并根據抽查校核結果補充完善相關工作(9月底前完成)。
(五)成果匯總。完成全市數據成果匯總分析、圖件成果形成(包括土壤類型圖、質量圖、養分圖、適宜性分布圖、專題調查圖等)、文字成果編寫(包括工作報告、技術報告、耕地質量報告、適宜性評價報告、專題報告、試點總結)(10月底前完成)。
(六)總結完善。對試點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在進一步完善工作機制和土壤三普技術規程方面形成典型經驗(11月底前完成)。
六、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保障。成立市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負責全市普查工作的組織與實施。領導小組各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加強技術指導、信息共享、質量控制、經費物資保障等工作,確保試點工作科學有序開展。
(二)強化技術保障。利用好省級專家的技術咨詢和指導作用,建立有效的專家技術指導與督查工作機制,確保普查質量。要統籌利用好社會第三方機構技術力量,組建相關調查采樣隊伍、組織內業測試化驗、按照相關要求實施質量控制、數據分析和成果匯總等。
(三)加強質量控制。落實質量控制體系人員配備、質量控制措施和責任分工。利用電子圍欄監控采樣位置、網絡視頻監控樣品制備流程、加強檢測實驗室能力驗證、開展檢測結果抽查、對普查數據和圖件等成果進行審核等措施,嚴格控制普查工作質量。
(四)強化經費保障。認真落實土壤普查經費由中央財政和地方財政按承擔的工作任務分擔的要求,將經費納入相應年度預算予以保障,并加強監督審計。
(五)加強宣傳引導。要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網絡媒體等渠道,大力宣傳土壤普查對守牢耕地紅線、促進農產品質量安全、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認真做好輿情引導,積極回應社會關切的熱點問題,為土壤普查工作順利開展營造良好社會氛圍。
主辦:神木市人民政府 承辦:神木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地址:神木市濱河新區黨政辦公大樓1012室
電話:0912-8339230 郵箱:shenmuZF@163.com 傳真:0912-8332071
ICP 陜ICP備16014681號-2 運行維護:神木市政府信息綜合室 網站地圖
網站標識碼:6108210014 陜公網安備 61082102000053號